今天有兩則關于重組的新聞,一則是新版《陶瓷資訊》陶瓷企業破產拍賣廣告,另一則是中國建材報全文刊登建筑材料聯合會印發的《建筑衛生陶瓷行業推進兼并重組的指導意見》通知,這兩則新聞不由我不遐想網上一直傳說的2014年是陶瓷產業兼并重組年。有資料顯示,2012年底我國建筑衛生陶瓷企業已達1700多家,可是到了2013年底卻是1683家,一年之內,破產倒閉遠遠大于新開工的陶瓷企業數量,產業重組市場自我療傷實際早已開始。可是為什么還說今年是陶瓷產業兼并重組年呢?
筆者認為,這些緣由可以追溯到2011年的《 建筑陶瓷“十二五”發展規劃》,規劃第一節《發展現狀》提出兩個問題:一是產業發展主要依靠規模擴張,企業數量多,生產集中度低。二是同質化嚴重,自主品牌知名度不高,出口產品多數為貼牌生產。三是能耗高、排放大的局面尚未根本扭轉。
規劃第三節《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主要目標》也提出如下三個目標:到2015年,建筑衛生陶瓷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0%以上,若干家企業創新能力達到世界先進水平。輕量化、薄型化、節水型、功能化的新型產品比重明顯提高,產業結構明顯優化,資源綜合利用和節能減排取得明顯進展,全行業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降低20%。生產過程產生的固體廢棄物利用率達到70%。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以及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進一步降低。
可是2015年已經不日到來,第一個目標和第三個目標仍然沒有突出成效。尤其是工信部門和行業協會從目前的狀態來看根本無法實現。所以2012年6月25日,工信部原材料司在廣州召開了建筑衛生陶瓷產業發展政策研究課題工作會。會議一致認為陶瓷產業發展有五座大山即,一是產能過剩,重復建設、同質化嚴重,生產集中度很低;二是自主品牌創建乏力、滯后,產品的消費品特性開發不足;三是自主創新能力不強,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單位工業增加值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高,粉塵治理和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減排任務艱巨;四是要素成本持續攀升,能源環境約束增大,單位國土面積創造的國民收入難以快速增長;五是貿易摩擦增多,外部市場開拓更加艱難。
會議認為堅持科學發展,需要六個著力,其中“要著力推進制度環境建設,加強產業政策與土地、環保、財稅、貿易、投融資、安全監管等政策的協調配合,大力營造有利于建筑衛生陶瓷發展的良好環境”已經隨著《建筑衛生陶瓷行業準入標準》的公開和即將制定而落實。而第二著力“大力推進現代產業體系建設,推進全產業鏈整體升級、向價值鏈高端轉移,加強技術改造、兼并重組,促進清潔生產和污染治理,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發展循環經濟和再制造產業,進一步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也隨著《建筑衛生陶瓷行業推進兼并重組的指導意見》的發布而全面鋪開。不過作為技術人員,筆者認為第三個著力“推進創新驅動,加強行業關鍵技術和共性技術攻關,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統籌技術開發、工程化、標準制定、應用示范等環節,注重知識產權建設和保護,不斷增強核心競爭力”才是核心。其實這也隨著國知發協字[2013]26號文件《關于加強陶瓷產業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的意見》而得到政策支持,我相信再經過全國人大代表黃建平這么一提,今年也會得到真正落實。不過創新需要自己給力才行。
一蘿卜四吃
《大丈夫》劇中一個最典型片段:王慧娟走后,特級廚師顧大海就像霜打一樣,破天荒炒了一個菜竟然是一蘿卜四吃。近年來,陶瓷產業創新,基本上也是圍繞裝飾功能這個蘿卜,想盡辦法創新,不過折騰來折騰去,始終沒有真正革命性的產品,別說消費者看厭,我們搞研發,玩創新的也都感覺有些膩了。 也就是說新的創新思路需要圍繞清潔化、資源化、功能化、智能化這條思路來做,而不是拘囿于裝飾這個蘿卜,陶瓷磚也可以隔音、吸聲、抗菌、抗電磁輻射、抗靜電、保溫、調節居室環境,陶瓷磚也可以顛覆傳統家居設施以及家用電器等,建筑陶瓷創新需要核心技術力量和革命性給力。
蘿卜白菜天天吃
春節過后,信陽某公司更換新的采購人員,由于采購人員是老板親戚,又出于節約開支的出發點,天天去買最便宜的白菜蘿卜,結果弄的二十天天天蘿卜白菜、白菜蘿卜,最后直到全體員工鬧到總經理哪里才解決問題。蘿卜白菜盡管各有所愛,可是如此至愛,你還敢愛嗎?建筑陶瓷產品創新,也不是白菜蘿卜不斷換樣的創新。
陶瓷產業的發展需要適應環境、資源、市場的發展需求,不是蘿卜白菜天天吃這種換樣式的創新。兼并重組年的到來,我們需要以減少環境、能源依存度,增加科技創新依存度為核心來集約、集中、集體發展。2014年,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