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央行近日向第三方支付企業下發《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管理辦法》、《手機支付業務發展指導意見》草案,進行征求意見。草案指出,個人支付賬戶轉賬單筆不超過1000元,年累計不能超過1萬元。個人支付賬戶單筆消費不得超過5000元,月累計不能超過1萬元。超過限額的,應通過客戶的銀行賬戶辦理。
央行監管的組合拳接踵而至,相對于二維碼支付與虛擬信用卡的暫停,對于第三方支付機構的“變臉”則引發了更多的爭議。機構極力爭取與惴惴不安,大量移動支付用戶的不滿,更有網友痛斥道“央行你憑啥管我在網上花了多少錢?”
據支付寶的相關統計表明,人均網上總支出早已進入了“萬元時代”,這也意味著多數網購者們的消費支出遠不只“萬元”。然而,“限額令”下,網購一族不能再“想買就買”了。
余額寶每月只能買1萬元,投資者心理預期悄然生變。馬云直言,“有時候,打敗你的不是技術,可能只是一份文件。”事實上,如果喪失了引以為傲的資金自由轉入轉出與迅速“滾雪球”般增加的資金優勢,余額寶們還能走多遠?
其實,一味的限制市場規模,設置有缺陷的游戲規則于不顧,實則是對互聯網金融的創新路線的一種阻礙,一種令金融業“回到解放前”的錯誤導向。幸而,這一切“條款”都還在征求意見階段。不妨戲言一句,央行,求你讓我們自由的花錢吧!
微言微語:
@51實話實說:銀行靠壟斷獲取了巨額的利潤,現在有新生力量推動他們變革是一件好事,利率不市場化你怎么能讓西方承認我們的市場經濟地位呢?央行還在依靠落后舊時的行政監管思維沒有放眼世界的眼光,甚至以監管為名打壓創新,于法于理都讓人難以接受
@拿拿龍崴泥了:我特別想問定這令的這位親,這個額度是跟中國移動或其他到月底清零流量似的清掉還是保留可累計?如果可累計的話能否先管管那些通訊商。第二個問題,是不是以后網上沒有超過1千元的單品了?買個IPHONE要存6個月額度?買個進口冰箱要存幾年額度?額度存起來給利息么?快遞業是不是也要面臨倒閉?